卯时 (5:00 7:00):手阳明大肠经当令 卯时, 手阳明大肠经最为活跃,进入兴奋的状态。大肠主要负责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并排出糟粕。在卯时人们应该从床榻上起身,喝一杯清水,促进肠道的蠕动。我们一天的启动,就从排浊开始。辰时(7:00 9:00):足阳明胃经当令 大肠排出糟粕后,就要进入摄取食物的辰时了。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丑时(1:00~3:00)养肝血,卧则血归于肝。寅时(3:00~5:00)肺“值班”主降,肺能朝百脉,全身的气血都必须朝会于肺专,再由肺调配,输布于全身。卯时(5:00~7:00)大肠,应大便。辰时(7:00~9:00)胃,要吃早饭。
岁好好散步就养生进入30岁是人生的成年时期,这时候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已经发育完备,其功能也达到最佳状态。全身的肌肉发达、结实,血脉充盈满盛,所以表现出举止沉着、步伐稳健。“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由于这个阶段压力很大,所以养生也显得很重要,而这个年龄段的人适合行走。
养生阐释 - 《黄帝内经》云:“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露,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人在30岁阳气充足、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喜欢活动。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注意保持运动和睡眠充足,日常可以多练习快步走,既简便易行又有保健功效。30岁——不要久坐20-30岁是人生的成年时期,这时候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已经发育完备,其功能也达到最佳状态。由于“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所以,这个阶段的人压力很大,养生也显得很重要。
冬季阴气最盛,虽是养阳之时,但也要避免寒变。保持温暖,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的沉寂,保护肺气,以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影响。这些口诀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旨在提醒我们,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养生之道在于养而有时,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睡眠质量 要拥有健康的肝脏,睡眠是必须保证的。
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上,除了大自然的四季,还有在夏秋之间的长夏,并且还是一年的调理养生重点。肝属木,所以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最适合养肝——多吃绿色果蔬,多补充维生素。心属火,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得养心,清补,以免心燥火旺。
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
关于什么时候适合中医养生,以及中医里面讲养生在哪个季节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