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把脉 > 正文

中医把脉层次

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医把脉层次,以及中医把脉的原理与脉象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一第14条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一第14条解析:这句话主要讨论了中医诊断中的望诊、脉诊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察色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诊断方法的层次 上工望而知之:最高明的医生通过望诊就能判断病情,即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皮肤颜色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

辨脉法第一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如下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中医把脉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脉法者,启后贤以诊要也。平,释如《书》“平章百姓”之平,义犹辨也(脉法旧皆以平脉冠之,序云平脉辨证者是也。后人以辨之义释平,遂讹有平脉、辨脉之分)。病有证,脉有象。辨证而后能议病,别象而后能平脉。证之表见者,藏府消息之外着也。脉之效象者,气血变化之形容也。

平脉法第一,第2条主要阐述了人体内的阴阳、荣卫气血的循环以及脉象随四时和疾病的变化。以下是具体内容的解析:人体内的阴阳与荣卫气血:阴阳相乘:人体内部分阴阳,阴包括荣、血、津、精等营养物质,阳则包括卫、气等具有保护、推动作用的物质。

原文:《平脉论》作者:张仲景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中医把脉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原文:“阙庭脉,色赤而沉细,推之参差不齐者,病在心;赤而横戈,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肠。” 阙庭,即天庭,额部中央。其脉在天庭中央正上方稍偏左近发际。此处若色赤,脉向横向发展(此处脉本为纵向,长约1-2厘米),且不柔软,触之硌手,就是“赤而横戈”。

关于中医把脉层次和中医把脉的原理与脉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把脉的原理与脉象、中医把脉层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