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中医科普感冒疗法有哪些,以及中医治感冒的基本方子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中医食疗调治体虚感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气虚型 症状: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 食疗方:玉屏风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黄芪、防风、白术,可酌加山药、牡蛎、太子参等同煎饮服。 脾虚型 症状:食欲低下,大便浠溏,食后胃脘不舒,舌苔腻滞,脉缓。
2、方选参苏饮、人参败毒散化裁。基本方党参15克,苏叶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山豆根10克,生甘草6克。恶寒甚,加羌活;咳嗽,重用半夏,加前胡;头痛加白芷、川芎;咽干痛加夏枯草、山豆根;自汗加黄芪、浮小麦。平时可服玉屏风散。
3、治疗可选择加减葳蕤汤或参麦薄荷汤,前者益气养阴、疏风解表,后者则益气养阴、疏风清热。痊愈后,体虚感冒患者应通过补益脾肺之气的药品或药膳进行调理,如玉屏风颗粒,其含黄芪、白术等,具有固表和解表功效。黄芪粥也是一种常见调理方法,以黄芪、大枣和粳米为原料,每日分两次食用。
4、气阴两虚型、血虚型感冒的恢复期,多表现为微有咳嗽,体形消瘦,口干欲饮,苔少而干等症状。治疗宜益气养阴。可取党参15克、黄芪10克、沙参12克、麦门冬12克、白术10克、玉竹10克、五味子10克、桑叶8克同煎饮服。
5、体虚感冒可以***取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具体如下: 气虚感冒 治疗方法:***用参苏饮加减益气解表。 常见症状:怕冷严重,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咳嗽无力且咳白痰。平时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的表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阴虚感冒 治疗方法:***用葳蕤汤加减滋阴解表。
6、阳虚感冒 [治法]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义]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处方]麻黄50克(去节),细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
阳明经发热,病属热邪充斥于阳明之经,有大热、大汗、口渴、手脚发冷、舌苔红等症状,可用到猪苓汤、小承气汤治疗。
六经辨证治疗:太阳经发热:可通过麻黄汤、桂枝汤进行治疗。阳明经发热:可通过猪苓汤、小承气汤进行治疗。少阳经发热:可通过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进行对症处置。太阴经发热:可通过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进行调治。少阴经发热:可通过麻黄附子细辛汤、栀子柏皮汤进行治疗。厥阴经发热:可通过乌梅丸等进行治疗。
寒厥:阳虚阴盛是寒厥,手足厥冷身无热,脉细欲绝舌质淡,治疗常用通脉四逆汤。热厥:热邪壅盛时,阳气内郁难达肢,一派实热证当见,治疗常用白虎汤。蛔厥:胃热肠寒蛔上扰,蛔厥发时,调理寒热兼驱虫,治疗常用乌梅丸。
六经辨证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六经辨证,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太阳病证宜解表发汗,阳明病证宜清泄里热,少阳病证宜和解表里,太阴病证宜温中散寒,少阴病证宜扶阳救逆,厥阴病证宜调和寒热等。
六经辨证的精髓在于灵活运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法。例如,在治疗三阳病证时,可能需要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而在治疗三阴病证时,则可能需要扶正固本、温补肾阳。通过灵活运用六经辨证,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六经辨证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或“异病同治”原则。如麻疹初期用发表透疹法,中期清解肺热,后期养阴清热;心律失常与闭经虽为不同疾病,但血瘀证型相同,可用活血化瘀治疗。中医常用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通过这些方法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挟署型感冒 临床表现:身热无汗,心烦口渴,胸闷纳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治疗方法:祛署解表,清署利湿和中。 处方用药:香薷散加减用药。挟燥型感冒 临床表现:外感凉燥,头痛恶寒,咳嗽痰少而粘,或干咳无痰,鼻塞咽干,咽痒,苔白舌红,脉弦。 治疗方法: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推荐药物: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特殊症状处理:若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热型感冒:治疗原则:辛凉解表。推荐药物:解热消炎胶囊、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
方选参苏饮、人参败毒散化裁。基本方党参15克,苏叶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山豆根10克,生甘草6克。恶寒甚,加羌活;咳嗽,重用半夏,加前胡;头痛加白芷、川芎;咽干痛加夏枯草、山豆根;自汗加黄芪、浮小麦。平时可服玉屏风散。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通常***用荆防败毒散,此方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药材组成,能够发汗解表,散寒祛风。对于病情较重的风寒感冒,可以使用麻黄汤,此方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1、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主要***取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治疗风热感冒则***用辛凉解表、宣肺散热的方法。风寒感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分别如下:风寒感冒: 治疗方法:***用辛温解表法。这种方法通过发散风寒,达到解表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常用药物:包括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冲剂、参苏丸、午时茶颗粒等。这些药物都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3、当身体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等症状时,多为风寒感冒。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等药物。同时,可用生姜、葱白煎汤作为药引。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使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
4、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辛温解表,风热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则是辛凉解表。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 使用辛温解表法:通过发散风寒,达到解表的目的,适用于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等症状。
感冒的中医辨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寒型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口不渴,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 治疗方法:辛温解表。 处方用药:风寒轻症用葱鼓汤或连须葱白汤;风寒重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1、调理方法: 中草药代茶饮:可以使用冬虫夏草、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肺气作用的中草药熬水喝或泡水喝,以起到补肺气的作用。 食疗:如黄芪炖鸡、木耳炖猪肺等食疗方法,以及食用燕窝等,都能够起到补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肺气虚的患者常表现为易感冒、鼻塞、嗓子痛等症状。治疗时,可***用补肺气的方法,如使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脾气虚:脾气虚也是导致反复感冒的常见原因。脾气虚的患者多表现为气血生化不足,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容易感冒。治疗时,可***用健脾的方法,如使用健脾中药或进行相关的中医调理。
3、原因:体表亏虚,导致外邪容易侵袭。调理方法:可使用温阳固卫、调和营卫法进行调理。肺脾气虚:表现:脾气亏虚,不能疏散津液,上输于肺导致肺气不利。原因:肺气亏虚,使得患者容易出现反复的风寒感冒。治疗方法:可考虑通过升阳益胃汤等健脾补肺方法进行治疗。
4、保元汤加五味子:适用于肺脏虚损、肺气不足之喘咳,可补益肺气。 玉屏风散加苏叶:适用于肺卫气虚之感冒,可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未患感冒时,可服用玉屏风散以预防。通过以上食疗和中医方剂的综合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肺气不足的症状。
5、在孩子出现感冒的应该尽早进行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治疗,以缓解病情进一步恶化,可使用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鬼针草、野菊花,补气得黄芪制成的(一品红)馥感啉口服液,来缓解小二气虚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问题。
关于中医科普感冒疗法有哪些和中医治感冒的基本方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治感冒的基本方子、中医科普感冒疗法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中医养生理念告诉您
下一篇
中医科普插画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