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养生:申时膀胱经旺,膀胱储藏水分,排泄废物,此时是运动和工作的好时机。 酉时养生:酉时肾经主事,肾精充实,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持续和精力的恢复。1 戌时养生:戌时心包经旺,心包助心阳,推动血液循环,此时适合放松心情,进行轻度活动。1 亥时养生: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深度睡眠,以利百脉休养生息,为第二天的活力充电。
晚餐宜适时,不过饱,适量饮酒,避免醉酒。 戌时(19~21时)热水泡脚,降火活血,漱口去残渣,宜阅读,不宜过久,以免伤眼。心宜宁静,避免过度思虑。 亥、子时(21~1时)宜安睡,侧卧,一脚屈放另一脚上,保持心情平和,排除杂念,以便安宁入眠。
此时应该安然入睡,以保养人的元气。睡时,身体要侧面睡着,一只脚屈着放在另一只脚上。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只有先睡心了,人才能安静入眠。这样心无杂念,安心入睡,才是调神养气的法宝。
根据时辰养生 晨升: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候,适合进行一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如太极、瑜伽等,以促进气血流通。此时饮食宜清淡,可食用一些粥类或蔬菜,帮助脾胃运化。 午长:中午阳气最盛,是人体精力充沛的时候,适合进行工作或学习。午餐应营养丰富,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补充体力。
在《顺时养生:藏在时辰和节气里的养生秘诀》一书中,中医理念被深入阐述。它强调人的生活应顺应自然规律,春升、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晨升、午长、晚收、夜藏,这是生命的自然节奏。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顺天应时,把握时间与节气的智慧。
在探索养生之道的旅程中,\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时养生者寿天年\,是第一篇章节的核心理念,它揭示了顺应自然规律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四时阴阳顺时律 春生:寅时至卯时(5-7点)疏肝利胆,晨练宜太极拳,食疗增辛减酸(如葱姜芥末)。夏长:巳时至午时(9-13点)养心护脉,避暑忌汗闭,荷叶冬瓜汤清湿热。秋收:申时至酉时(15-19点)润肺防燥,呼吸吐纳配合“呬”字诀,多吃银耳百合。
顺时养生:强调根据四季更替和自然环境调节生活和饮食,顺应天地之气。阶段与时辰养生:分别针对人生不同阶段和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和活动休息指导。脏腑与情志养生:注重内脏调养和情绪调节,通过保持机体平衡和良好心态来促进健康。
秋季养生保健: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无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巳时】:(09:00~10:59)足太阴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午时】:(11:00~12:59)手少阴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午时应小息。(子时不睡耗其阴,午时不睡伤其阳。)【未时】:(13:00~14:59)手太阳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遵循十二时辰的养生原则,可以有效管理身体和心灵,调整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和思维都有显著益处。
此外,在23点到5点这段时间,即子时、丑时、寅时,当以睡眠为要,以养肺阴、护肝精而回元气。遵循十二时辰养生法,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有助于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实现长寿健康的目标。
春季养生:祛病养肝为主,注重饮食调养、良好睡眠与适量户外活动,如早起散步等。 夏季养生:养心健脾为重点,强调静心养性、及时补水与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平衡。 秋季养生:润肺进补,防止秋燥,适宜进行登山等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冬季养生:防寒养肾,保暖为首要任务,同时注重合理饮食,调养身体。
关于中医时辰养生和季节养生和中医时辰养生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时辰养生法、中医时辰养生和季节养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中医把脉用语
下一篇
中医科普动画作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