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养生经方

今天给大家分享中医养生经方,其中也会对中医经方养生工作室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述信息一览:

张仲景神仙粥配方

1、神仙粥配方 材料:糯米(或粳米)50克 生姜5-7片(散寒解表)大枣5枚(补脾和胃)葱白(带须)2-3根(发汗通阳)食醋少许(活血散瘀)红糖适量(温中补虚)做法: 糯米洗净,与生姜、大枣同煮成粥。 粥熟时加入葱白,再煮5分钟。 关火前调入食醋(约10毫升)和红糖,趁热服用。

2、用金蝉花,茯苓,麦冬,黑米,白糖。以煲粥的办法制作服用便可。

中医养生经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界的***国医张步桃,善用经方治重症,养生方法也堪称经典

1、张步桃不仅医术高超、养生有方,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中医大家。他写作了多部中医和养生的书籍,其中代表作品有《中医入门第一书》《小中药大功效》《张步桃治大病》《张步桃解读伤寒论(方剂篇)》《张步桃养生观》《小病不求人》等19部。这些书籍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在台湾地区一直都在持续畅销。

专治胃病的第一经方——半夏泻心汤

方解:半夏泻心汤属于中医“八法”中的和法,旨在调和脾胃之气,解决寒热错杂、升降不利的问题。党参、甘草、大枣:温补中气,增强脾胃的升降功能。半夏、干姜:辛温之品,能散痞气之结,促进气机流通。黄连、黄芩:苦寒之品,能降胃气之逆,清热燥湿。

半夏泻心汤,出自医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主要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表现为恶心呕吐,容易腹泻,心下痞满,舌苔白腻,脉弦滑。药物分析:得了脾胃病,大多数属于寒热虚实错杂。

中医养生经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方半夏泻心汤加减,确实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半夏泻心汤是经方五泻心汤之一,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痞证。其方子的特点是辛苦并进,补泻同施,扶正驱邪,顾全周到。通过加减变化,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多种肝胆肠胃疾病、神经性疾患以及其他杂病。

每天5首小经方(第5回):大黄附子汤、当归散、防己黄芪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参考剂量】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经方勾玄】射干麻黄汤功效: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通便止痛。适用于寒结腹痛、便秘发热、手足冷等症状,以及多种急慢性疾病。当归散,养血清热安胎,快利恶露。适合孕妇及月经不调者,帮助调节身体。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适用于风湿、水肿等症状,治疗慢性疾病。

大柴胡汤 - 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的组合。 大承气汤 - 大黄腹、大实痛。 防风通圣散 - 麻黄人、石膏人、大黄人的组合,强人专用。 芍药甘草汤 - 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

经前调气,经期调血,经后补虚,中医教你如何一通一补调好气血

1、这个时期女性***内阴血旺盛、阳气充沛,为月经做好了准备。多喝玫瑰花茶,按揉太冲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多数人一遇到便秘,就想起服用果导片、大黄等促排便药物。殊不知,乱用这些药物极易伤害脾胃和津血,过后更易便秘。泻药多为苦寒药物,只能适用于实性便秘,所以在服用前必须先辨证。

2、首先,调脾胃是关键。脾胃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因此调理脾胃对于改善气血虚状况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饮食调养,多食用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南瓜、山药、莲子、扁豆和薏米等。此外,煎服“参芪术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它有助于补脾益气、升阳止泻。其次,养肝血同样重要。

3、在饮食方面,红枣、猪肝、当归、红豆和阿胶都是补气血的良好选择。例如,每周适量食用红枣或炖汤食用;根据月经周期选择食用猪肝;用当归炖汤补血;煮红豆粥食用;以及用阿胶炖乌鸡等。总之,通过综合调理脾胃、养肝血、食药膳、远寒邪和多运动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气血虚的状况。

4、主要食材:丹参。补血原理:排卵期应在养精血的基础上加入通络、行气、活血的药物。丹参能活血调经,清心除烦,止痛安神。推荐食谱:将15克丹参洗净切片,加入姜片、葱段煲20分钟,再加入泡好的海蜇皮调味即可。经期:主要食材:肉桂。补血原理:经期应用活血调经法,肉桂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关于中医养生经方,以及中医经方养生工作室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