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医科普演讲五脏与情志,以及中医五脏六腑讲座***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人们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是说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良性的情绪主导自己,情绪过于激动对身体无益。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
2、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联系。《内经》中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等理论,这些观点在历代医家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养生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绪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不可忽视。
3、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导,已屡见不鲜。
1、这七种情绪中,忧和悲比较接近,可以合并成一个,恐和惊也比较接近,也可以合并,那么这样就只有五种了,七情就变成了五志。 有个词叫七情过用,也就是说当七情五志变化过于剧烈的时候,就会对脏器造成伤害,五志对应五脏。
2、七情的定义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心理反应,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在中医理论中,七情与人的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七情分属五脏,具体来说:喜对应心;怒对应肝;思对应脾;悲(忧)对应肺;恐对应肾。
3、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
五官:耳、目、鼻、口、舌,为五脏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心:志为喜,液为汗,体合脉,华在面,窍为舌。肝:志为怒,液为泪,体合筋,华在爪,窍为目。脾:志为思,液为涎,体主四肢,华在唇,窍为口。肺:志为忧,液为涕,体合皮,华在毛,窍为鼻。肾:志为恐,液为唾,体为骨,华在发,窍为耳及二阴。情绪与身体表现与内脏状态密切相关。
华,即外荣、光彩。与五脏相关的五华包括面、发、毛、爪、唇,五华的明润光泽是五脏精气充盛的外候。窍,即孔穴,为五脏功能活动而与外界想连通的门户、窗口。人体头面部有七窍、即耳、目、鼻各有两窍,口舌合为一窍,窍成多官,故又称“五官”。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时的一种强烈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称为肝“在志为怒”。大怒可能会伤害肝脏,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能出现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吐血、衄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情况。
五体与五脏相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
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与心连通。其华在面:心气旺盛、心血充盈时,面部血脉通盛、面色红润光泽。开窍于舌:心气推动和心藏神功能正常时,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在液为汗:汗液与心有密切关系。在志为喜:心的情志与喜相关。心的组成部分及其生理作用: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1、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一规律在五脏中体现为:肝生心:肝气疏泄,有助于心火的燃烧和心血的运行。心生脾:心火温煦,能够推动脾阳的运化,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脾生肺:脾气健运,能够化生水谷精微,滋养肺脏,确保肺气的充足和肃降。肺生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气的潜藏和肾水的滋养。
2、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3、中医中与五行相关的感情称为五志:喜、怒、思、悲、恐这五种情志变化。五志分属于五脏:喜为心志,属火;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悲为肺志,属金;恐为肾志,属水。相克规律是:怒克思、思克恐、恐克喜、喜克悲、悲克怒。
4、对应五脏:肝、胆 对应五官:目 对应五气:风 对应情志:怒 对应味道:酸 对应食物:青色食品(如***、包心菜、菠菜等)时令:春季 解析: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属木,风气当令,气候逐渐温暖,万物复苏,人体之肝气亦随之升发。
5、五行与人体器官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对应,分别是:木——肝与胆,眼睛火——心与小肠,舌头土——脾与胃,口金——肺与大肠,鼻水——肾与膀胱,耳朵了解这些关联有助于我们从生活细节上关注健康,比如肝功能不佳时,可以通过食用青色食物来辅助调理。
关于中医科普演讲五脏与情志和中医五脏六腑讲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五脏六腑讲座***、中医科普演讲五脏与情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宫寒中医科普知识内容
下一篇
手指把脉看男女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