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营卫运行失常,阳气满阴气虚,阴阳失调是导致失眠的病机。 临床上,多因患者阴气虚弱、阳气过盛,从而出现失眠症状。然而阴阳相互转化,互根互用,因此辨清主要矛盾所在,即能有效针对治疗。
失眠,在中医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谓“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失眠病症的诱发原因和症状各不相同。在中医里,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当今失眠的主要有五大诱发因素,即精神心理因素(约占50%)、疾病因素(约占20%)、环境因素(约占5%)、药物和体质因素等。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失眠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则睡眠正常,如《灵枢·口问篇》篇记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而《灵枢·大惑论第八十》论述:“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病证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不寐是以单纯性的失眠为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病因:不寐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中医对于不寐的辨证施治,主要基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等理论,以下是大白话解读的中医辨证施治不寐的方法。不寐的总病机中医认为,“阳不入阴”是不寐的总病机。正常情况下,人体卫气日间行于阳则觉醒,夜间入于阴则睡眠。
中医内科学总结(8)——不寐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歌诀整理如下:感冒: 风袭四时恶寒热,表实立解辨寒热。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别。咳嗽: 肺病气逆分外感,风寒三拗止嗽灵。 热用菊杏桑白皮,中土二陈三子法。 肝火泻白黛蛤合,肺虚沙参麦冬尝。肺痿: 慢虚疴吐浊涎沫,肺津失养虚火多。 滋阴润肺麦门施,虚冷较少此为主。
中医里失眠的学名叫不寐。中医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认为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当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黄帝内经》认为睡眠与卫气有关。如《灵枢·营卫生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不寐,又称失眠,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根据《中医诊断学》的望诊法:舌头边上的牙齿的印痕,说明是属于“心脾两虚”;根据《中医内科学》的“不寐(失眠)”病理病因其中之一就是“心脾两虚”。综上所述,舌头边上的牙齿的印痕的出现属于心脾两虚;心脾两虚是导致失眠的其中一个病因。它不是睡眠不好的表现,而是治疗失眠的一个诊断依据。
1、月23日, 糖尿病专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任旭峰中医师在“糖尿病防治大讲堂”直播间讲解了《中医治疗失眠》 的课题,受到糖友欢迎。下面分享一些“什么是失眠”和“失眠的原因”“阳不入阴”“失眠的分型治疗”等的前沿科学知识,希望对糖友们有所帮助。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分两期刊发,这是第一期。
2、太极杵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太极杵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失眠时,太极杵针通常会选择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穴位进行***,如百会、神门、三阴交等。
3、中医治疗失眠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根据失眠的不同证型,***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肝郁化火型: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清热安神。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以疏肝泻火,缓解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症状。痰热内扰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4、耳针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失眠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用胶布把绿豆或者凤仙花籽贴在耳后的安眠穴上,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如果失眠症状比较严重,可以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处,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
5、饮食调理:适当食用一些有助于安神的食物,如红枣、莲子、百合等,也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心理调适:对于因心理压力导致的失眠,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进行心理调适,以缓解焦虑和压力。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6、来源《新中医》1984年第10期。2.读贵刊1983年11期“半夏秫半汤加味治疗失眠”一文后,颇受教益。笔者曾治6例失眠患者,按原方加减投服,确有显效。病例:夏xx,女,46岁,工人,1986年4月2日诊。失眠1年余,常每晚只能睡2-3小时,且多梦;近因上晚班,白天更难人睡。
1、中医专病专治之失眠病(三):肝血亏虚型失眠 肝血亏虚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则能寐,若肝血不足则不能藏魂,魂不归肝则不寐。以下是对肝血亏虚型失眠的详细阐述及治疗方法。病因病机 肝血亏虚型失眠的主要病因包括病久伤血、年老体弱、劳累过度、情绪***等。
2、中医专病专治之失眠病(二):痰热内蕴型失眠的诊治 核心答案:痰热内蕴型失眠的诊治需以清热化痰、理气安神为原则,***用温胆汤加减治疗,通过调和胆胃、清热化痰、理气安神等方法,达到改善失眠症状的目的。详细阐述:病例分析 患者王某,男,29岁,因失眠4月余就诊。
3、【主治】失眠症。症见失眠,夜寐不安,睡眠不实,虚烦,惊悸多梦,舌质红,脉沉缓或结代。【用法】水煎代茶饮。
4、治法:在养血安神之中,佐以健脾开胃之法,以健脾开胃药如谷芽、苏叶、怀山药等,使气血生化之源健旺。处方:丹参15g、制首乌30g、谷芽30g、夜交藤30g、苏叶9g、桑寄生30g、夜香牛18g、云苓18g、怀山药18g。4剂。
5、中成药:包括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安神补脑液等。中医把失眠辨证为不寐,治疗失眠的中药想更精准应用,先要做到良好、准确的辨证,建议没有经过专业医师辨证的患者不要擅自服中药治疗,可以先口服中成药。如果效果不好,建议到专科医院专病专治,辨证分型后再应用具体的中药、汤药。
1、中医科主任指出:凌晨经常“自然醒”多为阳不入阴,可通过古方食疗改善 西医通常认为失眠是神经原因造成的,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从而使得失眠频繁发生。然而,据我院中医科主任透露,失眠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阳不入阴”。
2、原因:***不足,不能收敛阳气。阴液亏虚,无法滋养心神,使得阳气浮越于外,导致多梦易醒。
3、总在凌晨4点醒来,多半是身体四处“异常”所致,别忽视!第一处: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尤其是经常吃宵夜的人,吃完东西还没等消化就立刻睡觉,这类人的睡眠质量会变差,还会降低胃的消化功能。如果经常在4点左右醒来,伴有胃痛、胃胀等不适,应该尽快去查一下胃部。第二处:肺。
4、此外,临床上的大多数长期失眠的病人,单纯的阴虚证候常不明显,可兼见其他病症,比如阴虚日久,累及元阳,就会变成阴阳两虚之证,表现为睡眠易醒,似睡非睡,手脚冰凉,精神疲惫,或者出现大便便溏,夜尿频繁等症状。
关于不寐中医科普,以及不寐的中医辨证中医内科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江西省中医养生专业就业前景
下一篇
樊正伦中医养生情绪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