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体质辨识门诊看病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中医体质辨识:望闻问切:中医师首先通过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态,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及生活习惯,以及切脉来感受患者的脉象。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
2、中医诊脉,通过手指在患者手腕脉搏处感知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部,医生则运用轻、中、重三种力量,以此辨别脉象的不同。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早在扁鹊时代便已***用,古代《内经》中记载了21种脉象,经过历代发展,现已记录30余种。
3、中医在看病方面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诊断病情。望:观察:中医会通过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面色、神态等来判断病情。看舌苔:舌苔的颜色、质地、湿润度等能够反映脾胃功能及体内湿热的状况,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
然而,仅凭舌苔就做出全面诊断,这种做法的可靠性值得商榷。中医诊断讲究的是全面、综合地考量患者的各种症状、体质以及环境因素,而非仅仅依赖某一方面。即便一位老中医在辨识舌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仍需要借助其他诊断手段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显得不够负责任。
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如果他真的是一个老中医,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样确实不是很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中医讲的是望闻问切,即使他通过舌苔就可以基本判定你的病情,也还是应该有一些其他必要的程序。首先,作为一个老中医,准确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
医生可以推断出患者的气血状况,进而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你提到这位老中医仅通过把脉,就对你症状的诊断达到了九成的准确度,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这不仅说明他的脉诊技术高超,更体现了他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觉得中医不说的原因 说了你也不懂,中医比较复杂,阴阳气血一大套,回头只用简单肾虚阳虚的,还不如不说。中医只用脉诊,不想西医有个明确的指标,万一第一次没抓准,说的太多反而影响下次的治疗,万一错了更麻烦,反正中药也吃不死人。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寒热:探明患者内外之寒热,以判断表里。如伤寒太阳病,有烧热则恶寒,恶寒则决定有烧热。根据寒热及有无汗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问汗:察明表里。如表邪盛则无汗,阴虚盗汗选当归六黄汤,阳虚自汗选四君子汤加黄芪、防风等。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与原始《十问歌》相同,这部分内容主要询问病人的寒热感觉、出汗情况、头部和身体感受以及排便情况。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与原始《十问歌》相同,这部分内容主要询问病人的饮食情况、胸部感受、耳聋和口渴的症状。
四问便:询问患者的大便和小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频率等,这有助于了解脾胃消化、水液代谢等功能。五问饮食: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如食欲、食量、偏好等,这反映了消化系统的状况。六问胸:询问患者胸部的感受,如胸闷、胸痛等,这与内脏功能、气血平衡有关。
1、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是昆山中医院独有的。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比如,我所在的地级市,可以直接在药店买到中药,不需要医生亲自把脉就可以开药。例如,如果我要买炙甘草,难道真的需要医生给我把脉吗?这似乎有些不合理。这种规定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2、可以去昆山花园路的邢氏骨科看啊,我的腰椎突出和颈椎都是在那里看好的,不过实话实说费用蛮高的,不过只要能看好管它呢。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那个老中医年纪蛮大了,估计快退休了,要看的话抓紧时间哦。
3、我认为不会有问题。原因有三:您先后两次看中医都是为了“促孕”因此大夫开的药方一定是围绕着“促孕”开的,而不会有妊娠禁忌的药味。不会对孩子有影响。
其实这种通过微信***问诊的方式并不可靠,和现在流行的网络问诊形式类似,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他们能够进行体格检查,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病情。而通过***或网络,医生只能依赖患者的描述,无法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容易导致信息缺失。
远程***问诊看中医有一定靠谱性,但也存在局限。靠谱的地方在于,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能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等,再结合患者描述的症状、舌象(患者自行拍摄展示)、脉象(部分患者可自行检测简单脉象信息供医生参考)等,能进行基本的病情判断和辨证论治,对于一些常见病症能给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处方。
中医远程治疗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切实可行的。中医诊疗的核心在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远程治疗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这四诊。虽然面诊在准确性上可能更胜一筹,但经过实际检验,网诊在多数情况下也能达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效果。
关于中医把脉操作流程和中医把脉操作流程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把脉操作流程图、中医把脉操作流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中医正骨推拿按摩部位图
下一篇
血压高中医如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