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 正文

脾虚中医辨证论治

简述信息一览:

脾为“后天之本”!一张方子补益脾虚,开郁散结,结节、囊肿好了

脾被誉为“后天之本”,一是脾主运化,主要运化食物和水液;二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脾虚失调,运化不畅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瘿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甲状腺结节。李东恒《内外伤辨惑论》有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怎么补?说一则让我印象深刻的医案,详细讲讲甲状腺结节、囊肿患者怎么补脾。

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容易导致气滞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就形成了血瘀;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肺失宣降,导致痰湿的出现,“脾为生痰之源”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痰湿、血瘀到了狭窄的地方,再一受凉就容易积聚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些结节、囊肿等问题。

 脾虚中医辨证论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一个补脾的方子,上能止渴,下能止泻

综上所述,异功散是一张被忽视的补脾良方。它虽然只有五味药,但功能全面,能健脾和胃化痰,适用于多种病症。我们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这张方子,以维护身体健康。

补脾止泻:主要功效之一,对脾虚引起的久泻有显著疗效。益肾止渴:有助于改善肾虚引起的口渴症状。开胃进食: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助气培元:有助于恢复和增强人体元气。食用方法 煮芡实粉粥:将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成糊,然后放入滚开水中搅拌。

 脾虚中医辨证论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神丸作为“收住”阳气的经典方子,通过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功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症状,还可以通过辩证加减,用于治疗遗尿、流口水等脾肾阳虚导致的其他疾病。其“异病同治”的理念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灵活变通。

泽泻,以利尿通淋。 夏天:加茵陈蒿、栀子,以清热利湿。 口渴:加干姜、人参、麦冬、升麻、乌梅,以生津止渴、调和阴阳。综上所述,泄泻的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用补脾、消食、利小便、升提下陷之气、收涩止泻等方法,并结合方剂与加减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做法:将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研末,与糯米和白糖混合,加适量水拌匀,至用手攥成块、松手能散的程度。把拌匀的粉装入模具中,压实,放入蒸锅,大火蒸40分钟即可。图片: 益脾饼 功效:健脾止泻,温中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食少久泻、完谷不化。

名医张锡纯用健脾养心、清热解毒药送服三七鸦胆子治年余便血案_百度知...

1、张锡纯通过健脾养心、清热解毒的方法,结合三七和鸦胆子的止血和清热作用,成功治疗了崔童的年余便血症状。此案展示了张锡纯在中西医汇通方面的深厚造诣,以及他对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便血症状的深刻理解。

2、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载案逾千,中西医汇通。【医案】张锡纯用健脾养心、清热解毒药送服三七鸦胆子治年余便血案 崔童,年十三岁,得大便下血证。病因:仲夏天热,赛球竞走,劳力过度,又兼受热,遂患大便下血。证候: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时腹中作痛,或轻或剧。

香砂六君子汤临症应用

1、辛味药的临证应用 辛味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外感热病,可用桂枝汤、麻黄汤等辛味药发汗解表;气滞血瘀证,可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辛味药行气活血;湿邪内蕴证,可用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辛味药除湿化痰;阴寒内盛证,可用四逆汤、白通汤等辛味药温阳散寒。

2、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本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临床应用时又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只要病机是营卫不和,都可应用。

3、《本草纲目》以细辛与丁香同用,用于 虚寒呕吐、恶心、腹痛。现代报道细辛可辨证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痛,以细辛配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增强止痛效果 。[国医论坛,2004,19(5):28]关于细辛的其他功效与应用,以及细辛的使用注意,毒性,以及用量的讨论,我们下篇再说。

4、现代报道,用细辛和高良姜、香附、降香、党参等配伍,用于胸痹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胃痛 《本草纲目》以细辛与丁香同用,用于虚寒呕吐、恶心、腹痛。现代报道细辛可辨证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痛,以细辛配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增强止痛效果。蔬菜类的,比如茄子、空心菜、黑木耳等。

一张被忽视的补脾方!五味药,健脾和胃化痰,方子虽小,功能挺全

本方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组成:人参 当归 白术 肉豆蔻 煨 肉桂 炙甘草 白芍 木香 柯子 罂粟壳 蜜制 功用:涩肠止泻,温中补脾。 主治:久泻久痢。

“健脾祛湿”的首选方剂——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作为“健脾祛湿”的经典方剂,其组成和功效历经千年验证,被广大中医推崇。

理中汤又名人参汤、温里剂,最早出现于《伤寒论》,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经典方剂,其加减方剂主要有附子理中汤、香砂理中汤等,现代研究表明理中汤的功效与消化道保护、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现代保健功能密切相关。

茯苓 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脾胃不好——黄芪内金粥 用料: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

关于中医科普脾虚医案,以及脾虚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